小青果大作用,带你了解槟榔的神奇功效

中医学当中自古以来就有“药食同源”理论,“药食同源”的理论认为: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,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。早在唐朝时期的《黄帝内经太素》一书中就有记载,写道:“空腹食之为食物,患者食之为药物”,直接反映出“药食同源”的思想。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美食属于药食同源,槟榔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。

1

在广泛的认知里,槟榔都是以休闲美味的形式存在,不少人茶余饭后都喜欢嚼一颗槟榔,以清新口气、醒脑提神。殊不知,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,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,如脂肪、槟榔油、生物碱、儿茶素、胆碱等成分,因其独特的御瘴功能被历代医者所认同,而槟榔药食同源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。

相传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六国后,开始征百越,但南方炎热,并多原始森林,瘴气致军营中瘟疫横行。后在当地人的指导下,嚼槟榔,御瘴气,祛瘟疫。此后,槟榔作为预防瘴气的中药从南传到北,并且通过历代医者研究,发现了更多的药用价值。

魏晋年间成书的《名医别录》记载槟榔:“气味辛温无毒,主治消谷,逐水除痰,澼杀三虫,伏尸寸白”,将槟榔的药用价值延伸至治疗胆道蛔虫、血吸虫、消化不良以及腹胀等疾病。

到了唐代,槟榔还被广泛用于水肿,脚气,痰癖,生肌肉止痛等。如,唐《脚气论》就说,槟榔可“治脚气壅毒,水气浮肿。”《唐本草》又记,“敷疮,生肌肉止痛。烧为灰,主口吻白疮。”

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,槟榔的保健作用被提出。这个时期的一本著名医书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记载称,“(槟榔)除一切风,下一切气,通关节,利九窍,补五劳七伤,健脾调中,除烦,破癥结,下五膈气。”就是说,槟榔可以调节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,还可以健脾调中。

进入现代,槟榔的药用价值还在通过现代技术进行研究和发现,对槟榔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增多。特别是,槟榔碱在杀螺、驱虫、促胃肠动力作用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为槟榔的开发提供新的线索。相信在未来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,槟榔的药用价值将被广泛应用,药食同源发展之路也将逐步展开。